跳转到路径导航栏
跳转到正文内容

肖耿:能否用通胀摆脱通缩 消化有毒资产(2)

http://www.sina.com.cn  2009年07月01日 11:51  南方周末

  美国的一个政策,按道理不应该对全球的金融市场的价格影响这么大,但是因为它采取的措施是通过降低利息,把风险通过资本市场转移出去,就使得美国的局部经济政策,对全球的资本市场造成了巨大的混乱。

  这是全球很多国家的房地产市场的波动,可以看到在过去十年都是经历了非常高的房价的变化,07年以后又出现了急剧的下降。

  这种情况在将来如果没有像WTO那样在全球范围的改革的话,还是会出现同样的危机。而且现在各国政府采取的政策很可能种下下一个更大的泡沫的种子。因为所有的国家都在降息,政府在发钱、中央银行在印钞票,然后说不用担心,因为现在是通缩,不用担心通胀。当然需不需要通胀是可以讨论的。

  在出现金融危机的时候,如果我们还是在金本位的货币体制下,我们就会非常非常难受。因为谁也没有办法印黄金。那么当资产价格迅速萎缩的时候,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印更多的黄金来刺激经济,我们就会被通缩压得抬不起头,最后被压死。

  所以黄金作为货币,应该是比较公平、合理的。这就是为什么人类历史上很多次用金属、黄金作为货币。

  但是它有非常严重的问题,就是它无法让我们在通缩的时候,经济危机的时候,摆脱通缩的压力。纸币就有一个好处,虽然它也会造成很多问题,比如通货膨胀、政府对经济会有更多干预,但是有了纸币,我们就不需要害怕通缩。

  现在美国经济学界和央行一致的意见是,不用担心通缩,我们可以印钞票,直接飞机上撒钞票,最后价格一定会起来。

  现在就是这个情况。撒钞票撒到什么程度呢,最后全世界都意识到,将来有可能出现通货膨胀。通货膨胀当然不是好事,但是比最坏的情况要好,最坏的情况是通缩。

  通货膨胀当然不好,但是不好的里面我们要挑最好的。通缩和通胀比,通胀肯定更好。

  在通胀的情况下,我们怎么才能够保持实体经济的资源配置继续是理性的,合理的,有效的,这是我们的问题。

  谁都不想要通胀,但是在不得已必须面对通胀的时候,怎么保证实际利率必须是正的,保证通胀不影响实体经济的资源配置。

  特别要保证在经济上,在将来的活动中,资源的利用、资本的利用是有效率的。成本已经发生了,所以我们不应该看历史,应该看将来。

  这个效率在传统经济学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价格。如果价格是扭曲的,就没有效率。如果价格是合理的,就是有效率的。

  不是说我要鼓吹通胀。而是说不得已必须要有通胀来摆脱通缩的时候,我们怎么样保证实体经济能够不受影响,资本价格不会扭曲。

  如果不得不走上通胀这条路.....。

  如果有很多债务、很多债权人,就不能让他破产,否则整个社会就会受到影响。在这种情况下,只能制定一个让资产恢复的计划,也就是通胀的计划,让资产恢复到历史的价位,让毒资产消化。

  怎样实现对中央银行的约束?以下六点建议是我的一个思路。

  首先应该建立应急的美元、日元、人民币三遍挂钩的机制。

  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,各国都非常困难,都希望自己的货币能够贬值,别的国家货币能够升值,贸易保护主义在各国都受到欢迎。所以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,各个国家的领导人要能够看到我们的共同利益。需要把汇率作为一种人为的不确定因素从全球的经济中铲除。因为实际上汇率的波动完全是人为的,没有必要。如果全世界只有一种货币,那么整个汇率的不确定性就没有了。当然这会造成一大批人失业——炒外汇的都失业了,但全球的企业也不用再担心汇率波动了。

  金融危机,已经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了,不需要再有不确定因素了。汇率这种不确定因素我们是可以把它铲除的。为什么?因为日本和中国是美国的最大债权国,有大量外汇储备,完全可以保证汇率稳定。如果中国和日本能够维持对美元的汇率稳定,世界上主要货币的汇率之间的风险会大大降低。

  虽然中美日三方没有正式讨论这样一个机制,但你看市场,实际上已经实现了三方货币汇率稳定,至少在过去几个月,基本上是稳定的。美国财长到中国来也没有再要求中国汇率变化。

  第二,我建议美联储、人民银行、日本(当然也应该包括欧盟组成中央银行联盟),主要作用是制定一些货币政策监管和协调。实际上就是要建立一个像WTO这样的国际秩序来约束各自的央行。

  第三,利用全球主权基金对重要的、有活力的跨国公司进行注资。

  这个建议政治上是非常难的,实际上是需要的。因为美国最重要的金融机构或公司都是跨国企业,但是他们的毒资产没有办法解决,导致全球经济没有办法再起来。解决毒资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国有化,这样企业就不容易破产。但因为意识形态的关系,国有化在美国很难进行。

  更好的方法是,各国如果都能够注资,使得它们成为国际性的国有企业,有可能可以在短期内使老百姓的信心迅速恢复,使毒资产迅速隔离,将来再来处理毒资产。这可能是短期内解决三角债的方法。

  主权基金就是国家的投资,中国有很多外汇储备可以建立主权基金,美国没有外汇储备国家也可以拨款成立主权基金,跟其他国家一起对重要的跨国公司注资。

  第四个建议,营造一个可控的全球工资与消费者价格指数适度增长的环境——实际上就是通胀。

  这个通胀有什么意义呢?就是金融危机期间,负债没有变化,但是资产缩水一半,为了要消化负债,让所有资产稳步升值,实际上是在纸币金融环境下的合理的、有效的方法,可以说是唯一的方法。

  如果有很多债务、很多债权人,就不能让他破产,否则整个社会就会受到影响。在这种情况下,只能制定一个让资产恢复的计划,也就是通胀的计划,让资产恢复到历史的价位,让毒资产消化。

  很多人觉得通过通胀来消化毒资产没有必要,也不可能,因为美国、欧洲的央行的宗旨就是要维持价格稳定,就排除了通过通胀来消化毒资产的可能性,但现在看来,走投无路啊。不得不通过适当的通货膨胀,来消化毒资产。我觉得最终会走上这条路。

  那么如果我们不得不走到这条路,美国的央行、各国的央行就应该使得这个过程保持高度的透明性,必须给老百姓、市场讲清楚,你到底要怎么解决毒资产。如果你要通胀,就讲清楚要通胀,并且在通胀的情况下,继续保护老百姓的收益、财富,保护市场的资源合理、有效地配置。

  这个问题不是那么简单,难度就跟当年创造WTO体系是一样的,甚至更难。因为在自由贸易方面,经济学家早就达成一致了,但是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,还没有一致看法。很多主流经济学家一听说你要通胀,就坚决反对。

  我不是鼓吹通胀。我提出的是,在不得不面对通胀的情况下,我们怎么样对中央银行、对政府有更好的约束。

  最后一条是说刺激经济计划。

  整个处理金融危机最重要的是使得资产价格恢复。使得资产价格恢复就是要人为地产生一个稳定的通胀。要创造通胀,最根本的是工资必须上涨。工资要上涨,就是要消灭大规模的失业率。所以政府的财政政策的唯一目标就是消灭失业率。消除失业以后就会对劳动力市场产生工资上涨的压力,才可能出现资产价格的上涨,整个经济才可以恢复。当资产价格上涨后,老百姓、投资者可以看到负债的消化,整个恐慌就会逐渐消失。我们就会走出危机。

  我们今天主要讲的是在走出一个危机的时候,怎样防止另外一个危机。其实是有一个理论的假设,就是我们可以利用通胀,消化毒资产。而我们又能够在通胀环境下,维持实质利率为正,维持实体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。这是一个挑战。如果我们现在不面对,我们什么时候再面对?

  热钱守正在中国门外

  从出现泡沫到泡沫破掉周期是非常快的,股票市场从1500点到6000点用了不到两年时间,破灭只要几个星期,这种风险是非常大的。美国的泡沫、中国的泡沫、日本的泡沫都是一回事。

  一般情况下,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被认为是一个国家的主权,别的国家不得干预。当年美国逼日元升值,被认为是干预,美国财政部逼人民币升值也被认为是干预,可以不理它。

  我这里提出来,大家应该持一个开放的思维,从全球的主体去想,怎样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一个约束机制。因为这个约束机制在一个国家之内是不可能实现的,一个国家怎么可能自己提出来约束你自己。要大家减关税,必须一起减,不能单方面地一个国家减关税,其他国家把关税提得高高的。

  同样的道理,美国、中国、日本、欧盟、巴西等国家,都应该重视汇率政策的一致性。如果美国制定一个非常低的利率政策来促进经济恢复,而中国经济恢复得很快,我们的回报率比较高,因为利率应该跟实体经济投资的回报相对应,如果中国经济遵守这个原则的话,我们的利率就会很高,但是美国的利率很低,那么全球的热钱重新又来到中国。那么中国又出现一个07、08年那样的泡沫。

  最近,很多的基金经理都跑来跟我聊,说现在是投资的机会了。这让我很担心,如果中国经济恢复这么快,我们的利率很高的,美国再不恢复,全球的热钱都会看着中国,现在已经盯着中国了,随时准备进来。如果我们大门一开它们一进来,我们就会出现另外一个泡沫。从出现泡沫到泡沫破掉周期是非常快的,股票市场从1500点到6000点用了不到两年时间,然后破灭只要几个星期,这种风险是非常大的。美国的泡沫、中国的泡沫、日本的泡沫都是一回事。

  我认为,中国下一步改革最重要的一方面是维持实质利率为正,另一方面就是我们要进行结构性改革,要在要素市场价格方面进一步放开。因为我们要素市场的补贴太多,土地、电、水、煤、油都太便宜,这也是实体经济资源配置的扭曲。

  (肖耿,清华-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、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。)

  相关报道:

  南方周末对话肖耿:工资要涨 通胀要来

上一页 1 2 下一页

    新浪声明: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,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
【 手机看新闻 】 【 新浪财经吧 】

登录名: 密码: 匿名发表
Powered By Google

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┊Copyright © 1996-2009 SINA Corporation, All Rights Reserved

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